聊聊汽车厂商的车载大屏“焦虑”

HMI人机交互   2020-11-01
1910年的瑞典,爱立信公司创始人拉什.马格拉斯.爱立信将车停在紧靠电线杆的路边,他的妻子Hilda从车里拿出两根长杆将它们挂在电话线上后,爱立信给电话插上摇柄,就可以给他的挚友们打电话了,这就是车载电话最初的原型。


车载大屏
20世纪20年代早期,美国的许多城市建立广播无线电,在收音机上听音乐成为一种休闲活动。几乎从一开始,人们就开始尝试将这种能力扩展到汽车上。最初,大多数家用无线电都是电池供电的,因此在汽车中“安装”一个只需要将其放在后座上。
然而,随着家庭收音机的发展,他们开始使用的不是电池而是可持续的电源,一些当时的“创客”们开始拆卸家用收音机并将组件塞入任何适合的地方,包括汽车座椅下和踏板上。
车载大屏
到了1924年,雪佛兰汽车上搭载了收音机设备,成为历史上第一辆配备收音机的汽车。六年之后,摩托罗拉首款商业化车载收音机呱呱落地,名为5T71的收音机产品被广泛视为第一款专用商用车载收音机。
车载大屏
在当时所处的时代,很多人认为这些设备会影响驾车安全,但是厂商仍然坚持投放市场,在主机厂的坚持下,直至1963年超过60%的乘用车已经标配了这样的装备,这也是汽车中控发展的开端。
1930年一款名为Iter Avto的导航系统就已经搭载在了汽车上,它并不像现在的导航设备采用了卫星定位等先进技术,而是将区域性的纸质地图卷进一个小盒子之中,行驶途中地图会随着车辆运动及车速展开,在当时看来一定十分神奇。
sc5.png
最早的GPS导航系统首先应用于美国军方,后逐渐向民用开放,1981年本田配备Electro Gyro-Cator导航装置被看作第一个真正的汽车导航系统。
车载大屏
收音机和导航系统有所雏形的同时,在1965年福特和摩托罗拉将磁带播放器装载在了中控台上,人们开始自由选择喜欢收听的歌曲,在接下来的十多年里,卡带收音机一直霸占着汽车中控台的重要位置,直到CD代替磁带成为人们收听歌曲的主要载体,从1985年第一辆装载CD主机车型出现之后,卡带收音机终于走下历史舞台。
车载大屏
受限于GUI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发展,物理实体按键被认为值得信赖,汽车的物理按钮几乎统治了汽车的整个20世纪。1986年别克汽车推出触摸屏,3x 4英寸的显示屏让驾驶员只需触摸即可控制导航,收音机和温度等功能设置。别克似乎对未来有所预见。
车载大屏
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这种情况有所松动。IBM推出第一款触摸屏手机开始后,摩托罗拉、索尼爱立信、三星、HTC等手机厂商,都在不断寻找真正适合手机的触摸屏设计,真正引爆触摸屏手机的还是苹果公司在2007推出具有高分辨率、多点触控功能的第一台iPhone,可以说真正确立触摸屏的标准。
而随着u盘、MP3、iPod等小体积储存设备的出现,越来越多的AUX和USB接口开始出现在汽车中控上。2014,特斯拉MODEL S的17寸中控巨屏,让很多主机厂高层虎躯一震,从那时起,中控屏开始迅速普及,得益于巨大的消费能力和模仿能力,在国内较国外发展更为迅速。
拜腾展示的M-ByteConcept概念车的中控屏幕达到了49英寸,将中控屏的尺寸推向了新的高度,互联网公司也试图开发CarPlay、Android Auto、carlife、AliOS等车载系统,将更丰富的内容通过屏幕介质来呈现给用户,打通并创造新的商业模式。 
虽然汽车操作系统较手机和电脑的发展相对缓慢,内容的丰富程度也差距很大,但近两年很大传统车企的互联网基因使迭代速度加快,最明显的表现是屏幕尺寸的变化。屏幕的尺寸快速完成了从4.3英寸到7.5英寸、10.25英寸、12.5英寸、14.5英寸到19.5英寸直至49英寸的迭代,最终沉淀到10-15英寸左右。
类似于1930年大众普遍认为收音机会影响驾驶安全一样,目前从认知和驾驶安全的角度来看,车载大屏无疑会使驾驶员分心从而对驾驶安全产生影响,此外,从用户的角度来看,中控大屏的使用频次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而中控屏中内置的五花八门的功能很多都是噱头,对用户体验提升更没有正向影响。
目前从广州车展情况看,车载大屏已经成了主流,很多车型即使没有研发完备也要先放一块大屏上去,这种车载大屏“焦虑”表现的非常明显。那么为什么众多车企和供应商都愿意在大屏硬件上重金押注呢?
从历史发展角度看,汽车内饰呈现更丰富的内容是必然趋势,而目前这个阶段,最好的交互介质仍然是触摸屏,但无论搭载自己研发或使用汽车Android Auto等成熟系统,整合系统和车机功能仍然具有很大的挑战,甚至很多时候仍然需要牺牲用户体验,商业的需要和本身车机HMI的不成熟导致“大跃进”般的进化,致使厂商的车载大屏“焦虑”顺理成章。
商业模式的驱动 汽车属于传统企业,在长久以来按部就班就能实现不错营收,大的创新试图颠覆固化程度很高的汽车企业具有非常大的挑战。然而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一个消费升级的巨大历史进程中,加之特斯拉等新兴车企和互联网车企的刺激,让汽车行业的尝试和创新有了更大的空间和机会。
新商业往往从增量做起,而国内刺激消费的商业触点就是车载大屏。此外,从未来汽车生态的角度来看,CarPlay、Android Auto、carlife、AliOS等车载系统提供商希望通过用户与汽车的交互完成车机数据和用户数据的收集,从而通过数据的所有权获取更多的商业价值,创造新的机会,而引导用户交互的最佳方式,在目前这个阶段仍然是车载大屏。用户的海量个性化需求下智能汽车后市场的商业模式在这种刺激下仍然会持续进化,不断衍生出新的需求和商业模式。
用户爱“大屏”
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汽车消费的主力大军时,他们购车的需求不得不被汽车厂商所考虑,而他们的需求与以往的中年消费者差异很大,追求时尚,科技,新颖,有范儿。

sc9.png
而新能源车型作为目前极具科技感的车型,甚至代表了未来汽车的发展道路,在设计上就要与传统燃油车区分开来,较少的约束自然有较大的可能性,更大胆,更具突破性的视觉表现往往会吸引年轻消费者。用户需求一定程度上能决定设计走向,年轻人喜欢大屏,这种大屏就会成为一个刺激消费的卖点。

智能化的必然结果
中控屏会集成更多的控制功能,人机交互的实现方式也会更加多样化,在这个过程当中,车载显示屏将会发挥重要作用。此外,车载显示屏集成也有很多优势,一是集合了娱乐、社交、信息、导航等实用功能,在提高驾驶乐趣的同时也提供便利性,成本也会降低,对汽车内饰多样设计风格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中控大屏是从物理实体到成熟的语音、手势交互和多通道交互的一个中间状态,而这个中间状态势必会通过试错来逐步完善,我相信中控屏最终会回归理性,而这种理性在前文提到的MBUX中已经可以看到。
汽车开始进入智能化,网联化的“初级阶段”,更多的传感器分布在车辆内部和外部,汽车本身的感知能力和信息化处理能力有了较大跨度的进步,舒适性和安全性得到进一步提升,随着传感器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机械仪表盘和中控设备被各种大屏取代,这也是数字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未来车载大屏该何去何从?
尽管经历了以上这么多种类型的发展,车载大屏在未来并不会伴随着新的交互技术出现而消失,至少短期内不会这样,就像短期内物理操控装置并不会完全从车机中消失一样。我相信商业的炒作会慢慢冷却,车载显示屏会回归理性,会慢慢的从噱头回到用户需求驱动、认知和交互需求为导向的轨道中来,无论是屏幕在内饰中的布局,屏幕尺寸和样式,还是屏幕背后的系统和屏幕呈现的内容,仍然有继续提升的空间。


VIA: 智能座舱与自动驾驶
作者:王亚辉

维好维可-用户体验体验创新设计
合作咨询
+86-21-51115850
© 2010-2024  维好维可 | 用户体验创新设计公司
沪ICP备19006116号-1

联系我们,开启一场关于您项目的讨论会吧。

联系电话:
+86-21-51115850
商务邮箱:
hi@wellworks.cn
复制
公司地址:
上海市松江区茸阳路69号(百原PARK)贰号楼

©2010-2024 维好维可 | 用户体验创新设计公司-版权所有

沪ICP备19006116号-1

需求留言 + 获取方案

提交信息后,我们的专属顾问会在1个工作日内与您联系。

怎么称呼?
您的手机?
您的邮箱?
您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