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苹果在 2025 年 WWDC 发布全新的 Liquid Glass 设计语言时,整个设计行业瞬间沸腾了。柔和的半透明材质、真实的折射效果、空间深度和动态模糊共同构成了一种“活着的界面”,视觉上优雅、未来感十足,也让 iOS 与 visionOS 的界面呈现迈入下一阶段,然而比视觉震撼更值得讨论的是一个更现实的问题。
Liquid Glass UI 真的是更好的用户体验,还是只是更华丽的 UI 皮肤?
这篇文章将从可访问性(Accessibility)、视觉对比度(Contrast)、高光环境可用性、动作减弱、色彩准确性、多模态使用等角度,深入审视 Liquid Glass 是否真正达到了无障碍标准。

Liquid Glass 是苹果对“玻璃质感”的最新演进,相比以往的毛玻璃(Frosted Glass),Liquid Glass 更加动态、深度更强、折射更真实,也更具“材料性”。
它的核心技术包括:
透明度 + 智能模糊(Adaptive Blur)
软折射(Soft Refraction)
光照驱动的层次深度(Light-based Depth)
上下文感知透明度
动态空间层级(Spatial Hierarchy)
这不是扁平化,也不是拟物的回归,而是**“活体材料设计”**。
但视觉上的“未来感”,并不等同于易用性。
尽管它看上去复杂,但 Liquid Glass UI 实际上融入了不少辅助设计理念。
Liquid Glass 会根据背景壁纸、UI 层级与内容密度自动增减模糊与透明度,从而保证基本可读性。
表现最好的组件包括:
卡片
面板
弹窗
信息容器
亮点: 文本可读性比早期毛玻璃时代更稳定。
开启“减少动态效果”后:
折射动画减弱
模糊动态降低
玻璃层级的移动更平缓
对动作敏感和晕动症用户友好。
Liquid Glass 通过自然的光照深度创建层级:
主操作层突出
背景柔和退场
界面结构更可预测
对注意力分散症、老年用户尤其友好。
相比过去模糊卡片:
玻璃厚度清晰
边缘更“触觉化”
点击区域更显眼
行动障碍用户更容易找到可交互区域。

然而,Liquid Glass 最大的问题仍然来自它的核心特性:透明与模糊。
即使苹果改进了动态对比算法,但 Liquid Glass 仍然容易出现:
文本与背景融合
透明层过浅
深色壁纸导致元素“消失”
不满足 WCAG 2.2 标准(4.5:1)
尤其是:
显示丰富壁纸
阳光直射
浅色半透明按钮
→ 可读性急剧下降
一些用户报告:
UI 频繁重新对焦导致头晕
模糊动画在切换界面时“过亮”
多层折射在移动时视觉噪声过高
对神经敏感用户影响更明显。
最受批评的部分:
边缘柔软
背景透光
在户外环境下几乎消失
堆叠在照片上完全不可用
对老年人、低视力用户完全不友好。
折射会让颜色产生偏移:
红绿色盲用户难以感知差异
色彩亮度变化影响按钮可见性
背景色改变 UI 色感
在 WCAG 评测中容易失分。
玻璃层 = 几乎透明
文字 = 明亮背景下严重丢失
按钮 = 与背景混为一体
无障碍评分:★★☆☆☆
颜色与透明层叠导致:
文字灰蒙
按钮淡化
无障碍评分:★★☆☆☆
表现最稳定的模式:
对比度更高
模糊效果更可靠
无障碍评分:★★★★☆
关闭动画后相对舒适,但仍有折射问题。
无障碍评分:★★★☆☆
以下方法经过实测可显著提升可读性:
这是 Liquid Glass 既保留材质感又具备对比度的最佳区间。
帮助用户明确可点区域。
可显著提升 WCAG 对比度等级。
适用于:
顶部导航栏
底部标签栏
表单字段
主要操作按钮(CTA)
不要只依赖 iOS 的系统级设置。
适合:
卡片
弹窗
次级区域
不适合:
主要按钮
表单输入框
文本段落背景
标签栏、导航栏
答案是有一定的潜力,但有先天缺陷。
对于设计师而言:
正确提升不透明度
适度调节对比度
加强边界可见性
减少透明度过高的场景
那么 Liquid Glass 可以达到可访问标准,甚至比早期玻璃 UI 更易读。
但倘若只是“为了好看”:
低对比度
过度模糊
隐形按钮
多层透明
它将迅速成为 最难用的界面风格之一。Liquid Glass 是一种视觉材料,而不是无障碍保障,至于是否易读,取决于设计师如何设计。